2008年11月4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交警“承包”村道
因为他们算了一笔成本账
本报首席记者 朱兰英 

  本报讯  “他常来给村民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讲讲最近发生的一些交通事故案例。”这段时间,湖州市开发区乌陵山村党支部书记段小牛明显地感觉到交警来得很勤。原因是,开发区交警大队对辖区农村道路采取了社区警务管理模式,让一名交警“承包”一个交通点段。
  “我选择的这条道路要经过5个行政村,附近有很多矿山企业。货车超载、农用三轮车违法和骑摩托车不戴头盔等三种违法现象突出。路上还有一个弯道,杂草很多,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交警沈晓斌是其中一名专职民警,根据道路的特点,他很快制定了巡逻、查处、宣传等相应措施。他的这些措施要经过辖区内行政村的村干部、交通信息员、企业安全员以及群众代表的充分讨论,从而使这些措施更为科学合理。
  为了考察专职民警的工作业绩,开发区交警大队还提出了“点段”成本的命题,就是用一年来的警力投入数、事故数、伤亡数、损失数等要素来核算道路的“点段成本”,事故多、死亡多则意味着管理的成本高,反之则管理的成本低。另外,交警的业绩考核还有一部分来自于群众的口碑,年末由辖区群众和大队民警一起来评判民警交通管理工作的优劣。
  今年4月实行新的管理办法后,当地交通事故下降了9.4%。与此同时,交警管理积极性的提高,也带动了百姓的参与热情,以往交警唱“独角戏”的局面大大改观。日前,当地村民就配合交警破获了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